大家都知道,過年期間到處都塞車,最好什麼地方都不要去,待在家裡最好。
可是,塞車的歹戲,年年上演。
初三下午搭統聯從台南北上,從嘉義就開始塞,花了八個小時才到松山。
更慘的是,車上撥放的電影都沒換,同一部片,硬是給他重複撥了八個小時。
勉強值得欣慰的是,這是部值得推薦的電影 ─「十月的天空」。
十月的天空滿是燦爛煙火?喔不,比煙火還猛,講的是火箭與男孩追夢的故事。("October Sky"的變位字:"Rocket Boys")
本片是美國NASA太空總署科學家席侯麥自傳故事改編,敘述他一生不屈不撓的研究精神,和與科學為伍的傳奇之路。
雖然是1999年就上映的電影,但是片裡講述的追夢精神絕對禁得起時代的考驗。
除了勵志且充滿啟發性的主軸外,我對於片中那小鎮所特有的親密感也印象深刻(每個人都認識你,都知道你在做什麼)。另外主角與父親、家庭間的關係與互動也讓我很感動。
尤其是電影末段,他們參加科展結束後的最後一次火箭試射,主角的父親終於出席了。當主角將火箭發射器親手拿給他父親按下時,鏡頭帶到每一個人抬頭望向天空看著火箭順利升空的表情,每個表情都透露著喜悅、感動與無限的希望。
火箭的升空,也象徵著將小鎮的人們從地底下黝黑的煤礦,帶到一個充滿希望的天空。
我覺得能找到自己一生想做的事或努力的志業已經不容易了,而更困難的是如何通過在實現夢想過程中所遭遇的無數難關。
還記得自己高中時的夢想嗎?還是已經「長大了」而向現實妥協?看一下這部片吧,也許你心裡的夢想種子會再度因此而萌芽。
ps.對於片中飾演席侯麥的演員(Jake Gyllenlaal)覺得有點眼熟,查了一下原來在「明天過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, 2004」與「斷背山 Brokenback Mountain, 2005」都有演出。
劇情簡介
那年十月,全世界第一枚人造衛星,由蘇聯成功發射升空,煤山鎮民也在傍晚聚集,觀看天上那個象徵科技未來的奇異光束。侯麥第一次感到與世界拉近距離,感到科技的神奇,他決定建造火箭。
侯麥用30枝沖天炮的火藥,在家門口發射他第一支火箭,炸壞了院子柵欄,激起了對科學的好奇,也開啟了與父親的戰爭。學校教授科學的賴老師,不斷給予鼓勵及幫助,在那保守的年代,力排眾議,讓侯麥及他三個死黨參加科展。經過無數的失敗,遭受父親及校長無數的阻撓,他們仍獲得科展冠軍,及大學獎學金。
本片是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席侯麥自傳故事改編,敘述他一生不屈不撓的研究精神,和與科學為伍的傳奇之路。席侯麥於1998年提早退休。
本片由名製片查爾斯高登、賴瑞法蘭克共同製作,喬強斯頓執導;傑克佳倫厚、蘿拉鄧、克里古柏主演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tarblvd.net/movie/film/1999/OctoberSky/os-1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