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九年前在大學時代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時比較起來,感觸已經不大一樣。

相同的是,還是那樣好看,還是會讚嘆朱少麟果真是個天生的作家。看完後仍是怔怔呆坐著,覺得心情有點沉重,有點失落,在那當中又摻著淡淡的感傷。雖然不是第一次讀,但是讀到馬蒂殉道那一幕以及之後大家各奔東西,傷心咖啡店倒閉時,還是將我的眼框弄濕了。

而不一樣的是,在出社會五年多,在漸漸地了解到這個社會是怎麼樣的在運作著,在遭遇著比學生時代越趨複雜的經歷後的現在。我已經知道,當初第一次讀完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那種想要豁出去、不顧一切地去追尋的所謂的自由已不復存在。就如同馬蒂在馬達加斯加山頂上領悟到的一樣,「生命的意義不在追尋答案,答案只是另一個答案的問題,生命在於去體會與經歷,不管生活在哪裡。」

以前總是要一個解答,總認為有所謂的「真理」存在。於是努力的去探索,希望人生的困惑就此豁然開朗。

原來,沒有答案也是個答案。原來,人生這道題,就是要用全付的性命去經歷。

只是我仍不禁懷疑,對於生活中的現實與不堪,我是否能以這種類似「看破」的心態去面對,並坦然處之。在這個稱做台北的城市。

「豈止堅強?是千錘百煉。」吉兒笑了,她說,「不要忘了,我是一個台北人啊。」~p.392

吉兒笑著說,怎的我讀起來感覺那是帶著自嘲的苦笑且透著淡淡的無奈?
好吧,就試著堅強,習慣被千錘百煉。身處台北但不喜歡也不承認自己是台北人的我心裡這樣想著。


此書我最喜歡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大伙在陽明山上看著台北的夜景,各自訴說著大家眼中的台北,以及深夜在花蓮太平洋海灘對於「自由」的精彩辯論,還有所有與陳博士有關的情節,也就是馬蒂工作的部份。當然如夢境般的馬達加斯加場景更是全書的靈魂所在,作者欲藉由耶穌、海安、海寧之間的關係來表達的「道」,是值得一再探索的。

另外還有一段純屬個人偏好,

「    此地買不到她所習慣的薄荷煙,所以馬蒂很珍惜僅剩的那二包。點燃一根之後,馬蒂快樂了,她悠悠吐出長煙,用法文說:『C'est la vie。』何內笑了。
    何內掏出他自己的香煙,也點燃了一根,也跟著說:『C'est la vie。』那意思是:這才是生活。這是馬蒂學法文之初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這也是何內在法國人辦的小學裡所學到的,他認為最優雅的、最富文明氣質的一句話。」
~p.289

讀到這一段,我也笑了。我想這可能也會是我學法文的第一句話。^^


感謝朱少麟再次出版新書,讓我因此重讀了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,更讓我在經過多年以後重拾書本,好好的讀,享受閱讀的樂趣,並再次驗證了閱讀於我的重要與必須。

朱少麟在傷心咖啡店之歌(限量精裝版)》的親筆簽名紙上印有一段話:這時代不缺憂傷,缺乏的是對付憂傷的藝術。

如果我們身處的真是個憂傷的世界(其實這句話也已經說明了這正是個憂傷的世界),那麼我想「閱讀」不失為一個對付憂傷的方法。

也許你會說這是在逃避現實。那也無妨,逃避也算是個辦法。而且有時還蠻管用的。




arrow
arrow

   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